欢迎光临阿坝州政协网!

徐华普:潜心研究谋发展  心系群众奔小康













徐华普:潜心研究谋发展   心系群众奔小康

徐华普:潜心研究谋发展   心系群众奔小康

来源:阿坝州政协   作者:   点击数:163776   日期:2019-08-20   字体:【

 

徐华普,男、藏族、阿坝州小金县新桥乡水坪村人,十四届阿坝州政协委员,小金县华兴牦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、新桥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。从一名普通农民到牦牛养殖能手,从成立合作社到创办公司,他始终恪守坚毅勤奋、诚信经营的人生信条,致力于推动牦牛标准化养殖,用扶贫济困的实际行动,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。

不懈探索,终有所获

徐华普出生在一个半农半牧的贫困村,很小开始就帮家里放牧,对牦牛的生活习性了解比较全面,也使他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探索出一种标准化牦牛养殖模式,提高生产效益,增加收入。这一想法促使他在2007年踏入牦牛标准化养殖业。为了尽快探索出牦牛标准化养殖模式,他大部分时间吃住在牧场,一心钻研牦牛的习性和养殖方法。苍天不负有心人,历经7年的艰苦钻研,2014年他终于掌握了一套现代、科学、系统的牦牛养殖方法,使圈养的牦牛驱虫和防疫更彻底,出肉率更高,生长速度更快。在此基础上,华兴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。同年11月,他与西南民族大学合作,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,结合大量实践,总结出了“农牧区耦合牦牛全年均衡出栏‘4218’模式”,即:将牧区天然草原放牧生长到4岁左右、体重达200公斤左右的牦牛,转移到农区进行100天左右饲养(10天驱虫健胃、90天过渡养殖),体重增加80公斤左右后出栏销售。他将该模式充分运用于牦牛养殖业中,经过实践获得了成功,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。

发挥特长,带动发展

随着合作社不断做大,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。但出身于贫寒家庭的他,对贫困地区、贫困家庭的困苦感同身受,始终想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做点事,希望全村、全乡的人民也能和他一样过上好日子。水坪村地处高半山,基础设施落后,交通信息闭塞,社会事业发展缓慢,群众生活困难,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“空壳”状态。他四处走动,研究分析村情,走访群众了解民意,经过多次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联系沟通,最终决定以自己擅长的牦牛养殖技术来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。2016年初,他着手建立了新桥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,并以公司的名义与水坪村“两委”签订养牛协议,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养殖大户+普通农户”的方式发展牦牛养殖业。2017年,水坪村以入股分红的方式,将本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他公司,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,年底分红3.2万元,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达50元,实现了从“空壳村”到“实体村”的转变。同时,他还积极吸收新桥乡其他贫困村的集体资金入股,2018年初分别向入股的头卡村、团结村、共和村分红2.4万元、1.2万元、0.8万元,使这几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产生了更好的效益。2018年底分别向入股的团结、水坪、新民、北马、头卡、共和6个村分红5.68万元、4.15万元、3.824万元、2.224万元、2.4万元、1.6万元。

心系群众,助农增收

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,他也积极通过公司和“4218”模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。一是提供技术支持,增强养殖能力。他多方奔走、沟通争取,邀请专家学者进村入户,对群众进行科学养殖业发展、防疫免疫知识培训,并与帮扶干部和畜牧兽医人员一道指导圈舍建设、饲养管理。在乡畜牧兽医站统一进行免疫接种、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,他义务开展牦牛常见病诊治70多次,为养殖户解决了疫病防治的后顾之忧。二是创新养殖模式,推动产业发展。牦牛的养殖成本高,贫困户难以承担。为此,他以“4218”养殖模式为依托,创造性地推行牦牛代牧、代养、寄养模式,辐射带动新桥乡7村的养牛农户,推动了新桥乡牦牛养殖业的发展。目前,已有23户贫困户代牧牦牛693余头,每头牦牛收益400元左右;12户贫困户代养牦牛326头,每头牦牛收益600元左右;4户贫困户寄养牦牛76头,每头牦牛收益200元左右。三是实行秸秆回收,推行贮草返户。结合农户种植豌豆、胡豆、玉米多的实际,他将农作物的秸秆变废为宝,添加于牦牛的日常饲料中,极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效率,也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。同时,他还充分发挥合作社现代青贮技术的作用,对农户的秸秆进行统一青贮管理,根据养殖户需求,组织统一采购,从而降低成本。对养殖户开展饲草贮存技术指导,对无贮草设备的农户通过收取一定加工费的形式加工饲草,解决养殖户饲草饲料问题。截至目前,他公司为400户农户带来了215万元的经济收益,其中,贫困户120余户,收益64.2万元。四是多管齐下帮扶,助力农户增收。每年的正月到四月是牧区的枯草期,牦牛因草料供应不足容易暴瘦或死亡,致使牧民损失惨重。他便以合理的价格从牧民处收购瘦牛、弱牛进行养殖,既满足了自身牦牛的需求量,也降低了牧民的养殖风险。自2007年以来,收购了136户牧户的牦牛,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170余万元。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,租用了贫困户213亩土地,用来种植牧草,既解决了一些土地撂荒问题,也让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。同时,他还为全乡贫困户提供16个长期就业岗位和多个临时务工岗位,实现了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挣钱的愿望。

目前,新桥乡以牦牛标准化养殖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,贫困户增收脱贫之路也已经非常明确,但未来的路还很长,任务还很艰巨,他将不忘引领脱贫初心,继续坚定前行。

版权所有 政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员会 Copyright(c) 2010 AllRights Reserved

蜀ICP备18017262号-1 技术支持: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