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阿坝州政协网!

民俗松州——藏族服装服饰

来源:阿坝州政协   作者:   点击数:124453   日期:2019-08-20   字体:【

 

 

 

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,种类很多,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、皮面、氆氇、素布等。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,过去僧官不同品级,严格区分纹饰。藏袍较长,一般都比身高还长,穿时要把下部上提,下摆离脚面有三、四十公分高,扎上腰带。藏民不论男女老少,多穿精制的羊皮袍子,肥腰、长袖、大襟是藏装的典型结构。羊皮袍主要分两大类:一是皮厚毛长,用这种皮缝制的皮袍,作冬装最好;一是皮薄毛稀,用它来缝制藏袍,作春秋季服装最为合适。

 

 

藏袍有农、牧区之别。一般来说,农区藏袍讲究美观漂亮,牧区藏袍讲求实用温暖。农区藏袍,一般以氆氇或毛哗叽等作料,在领子、袖口、襟和底边镶上绸子、彩布等。其特点是:长袖、宽腰、肥大、超长。穿衣时,要把袍于先顶在头上、在腰间系一条或红、或蓝、或绿、或雪青色的腰带,垂下的部分稍低于膝盖。露出头后,腰部自然形成一个“大囊袋”,可以装入随身物品。夏天或劳动时,只穿左袖,将右袖从后面拉起搭在肩上,有的干脆脱下两只袖于束于腰间。女性内着绸子长袖衬衣,十分漂亮。农区藏袍典雅华贵,可直接用作舞台服装,不须任何雕饰。

牧区藏袍以皮袍为主,一般以不加面的板羊皮制成,男式在襟、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平绒、灯芯绒或毛呢。女式在板皮边镶一圈五彩帮典料,再饰于红、蓝、绿等颜色花纹三至十条。牧区藏袍的特点和农区藏袍大同小异,所不同的是袍子更长,腰间的“囊袋”更大,随身可装木碗,“唐古”等物品,妇女们往往把小孩装在“囊袋”里面。夜晚将腰带解开,皮袍便成了睡袋。

藏民喜在羊皮袍上用虎、豹、水獭皮作领。鹿皮、黑灯芯绒或黑绸缎镶边。女式皮袍,用两三道宽窄不一的各色灯芯绒和一条2寸宽的花氆氇镶边,皮袍宽厚肥大,耐磨保暖,白天束带为衣,夜晚解带当被。夏天,牧民多穿棉布和氆氇长袍。这种衣袍样式,也是大领大袖,无纽扣,长及脚后跟。在羔儿皮衣袍外用各色灯芯绒、平绒、缎子或毛呢封面,用锦缎和花氆氇、水獭皮镶边的长袍,藏语叫作“查日”,一般为富人家缝制。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,是妇女的装饰品,围裙颜色相组合,或艳丽强烈,或素雅娴静。藏族服饰多姿多彩,男装雄健豪放,女装典雅潇洒,尤以珠宝金玉作佩饰,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。

牧区男子有蓄长发的习惯,编成独辫,或盘于头上,或披在肩上,现多数习惯于剪短。妇女注重装饰。未婚女子头发梳成若干小辫,部分已婚妇女梳双辫。冬天,男女惯穿马靴,统至膝盖,鞋底内垫干枯的柔草或棉絮,保暖舒适。

藏装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?据史料考证,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,藏族的服饰,可能就已具备了现代藏族服装的基本特征了。后来由于居住在藏区各地的部、族的互相交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,藏族服饰又在不断演变、发展和丰富了。

松潘县内藏族服饰独具下安多、哈尔洼特色。男女冬天穿皮袍,夏天穿布袍、绒袍,内着衬衣、毛衣。袍子大领斜襟长袖,用大红、粉红、桔黄等各色腰带固定。衣边多缀五色毡氇、豹皮或水獭皮。穿袍子时,男女老少都习惯将左手臂套入袖内,挽袖口,将右边衣袖坠及腰际,便于劳作。男子外衣长及膝,着长裤,并套于藏靴或长统皮靴内。腰佩工艺精巧的吊刀和火链,显得威武雄壮。头发盘成独辫或剪短如盖,戴狐皮帽、呢礼帽、毡帽,戴项涟、数珠、耳环、戒指等饰物。

女子外衣长及脚踝,有的着裙,有的着裤,拴毡僵围腰,系曲玛腰带。近年,不少青年男子喜穿短袍,面料多为灯芯绒或暗花绸缎。竖领、对襟,领边襟边镶氆氆或用红、黄色布料滚边,手工盘结布带钮扣。这种短袍投入市场后,倍受游客特别是国外游人的欢迎。不论男女戴毡帽和礼帽,冬季戴狐皮帽。藏帽式样繁多,质地不一,有金花帽、氆氇帽等一二十种。

佩饰

藏族人一般喜欢带刀,特别是牧民男子都腰佩长、短刀,长则有两尺多,短则有7—8寸左右,俗称“吊刀子”或“腰刀”。刀把上嵌有绿松耳石、珊瑚,上刻龙凤图案。妇女腰带上挂5寸长的小刀。有的人腰侧佩一长刀,腰间插一小刀,刀成了藏族人民的信物。牧民用长刀,以自卫防兽。农民和林区人民,用长刀劈荆斩棘、开垦荒地。也有用刀砍柴劈柴,修整果林。长刀在藏族人民手里用途是十分广泛的。短刀也是牧民必备之物,它可用于宰杀牲口、剥牛羊皮、切肉、切菜等。短刀和小刀,既是生活用品,又是装饰品,故此必备。打刀在藏族有千年历史,成了传统的民族特需用品。据说,一千六、七百年前,吐蕃部落便发现铜、铁、银、并懂得冶炼,从此,人们便开始锻打腰刀。藏区生产的藏刀,刀刃如霜;刀把用骨、木包裹,并镶上黄铜、白银;刀鞘刻着龙、凤、虎、狮和花卉等图案,有的图案上,还点缀着宝石、玛瑙等贵重物品,把心爱的腰刀打扮得精美别致。

女子腰带皆为皮制品,宽约三至五寸,长1.5米左右,腰带正面每隔半寸左右镶以银圆或银制团花饰品,少则几个,多达十余个,中间以银扣相连。系腰带时,左侧须佩镶有玛瑙、绿松石的奶钩“容恰”,腰挂日月形银制饰品“曲玛”。手上喜戴象牙银制手镯、金银戒指和身上带银制的护神盒,内装经过活佛净点过的各种珍贵活佛舍利、金银等360种物品来避邪。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,常见的是花靴,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。

首饰

首饰的概念在汉文化中一般是作为人体和服装的“点缀”,而在藏文化中,尤其对女性而言,用“浑身披挂”四字更为贴切。各类首饰及其挂件遍布全身。头上佩的簪子、发卡、骨环、玉磐、发珠饰链及各类耳环等;胸前戴的项琏、珠饰、托架(远古金属圣物)、嘎乌等各类护身饰件;腰上系的图纹腰带、金属腰带、悬挂的火镰、腰包、奶勾、藏刀、海贝、小铃等一大批精美饰件;手上戴的各类戒指手镯;背后披挂的氆氇五彩饰带以及各类金银珠宝。为区民间工匠以手工精制而成,尤其对金银珠宝的选料和制作颇有独到之处。藏族十分看中其艺术性与文化性,并十分善于将生活中的动物、植物以及理想中的吉祥物衍变为图纹在首饰中出现,并随着社会的发展,有的图纹已成为社会各阶层与职业范围的标识,更为突出的是宗教文化给予图纹的强烈影响,以及藏民族对首饰挂件所赋予的宗教观念。如宗教文化中“喷焰三宝”、“十项自在”、“双鹿法轮”、“鹏鸟”、“水龙”和众多的宗教符号,均以各种形式给予采纳、应用。苯教推崇的数字“九”已成为珠宝图纹的最吉祥数字。藏族对绿松石的喜好和广泛应用,不仅因其艳丽,据说还是神的赐予。藏区传统首饰的表现形式,取决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、社会形态,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,尤其是传统的游牧生活,更需要将全家,甚至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满身披挂,而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,既安全又方便。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挂的不仅是服装饰件,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产,显示的不仅是美,而且象征着豪华与富有。

未婚女子发式简单,编独辫或双辫,已婚妇女在头发中掺上黑丝。编成数根细辫盘结,盖红色头巾,用布盖固定,布带上缝锡花片、琥泊、珊瑚、绿松石。玛瑙等珠宝,佩带项涟、念珠、戒指、耳环、手锡,看上去满头珠翠,富丽豪华。(松潘县政协办公室)

 

版权所有 政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员会 Copyright(c) 2010 AllRights Reserved

蜀ICP备18017262号-1 技术支持: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